万利彩票 这世上最憋屈的,是越爱越远的人和越等越大的雨携程进军日本市场,新品牌为“Trip.com”
(原标题:第五次挑战成功69岁无腿老人登顶珠峰)
让农民都用得起“贵族肥料”的专家
【新闻人物】
2020年金秋时节,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的几千亩玉米喜获丰收。“播种时用‘种肥同播’技术,玉米生长期间根本不用再施肥,省去了很多工夫,每亩地还节省了几十块钱的种地成本。”泰安岱岳区马庄镇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经理薛丽娜说。让薛丽娜这样的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和种粮大户们推崇的“种肥同播”技术,正是因为有了缓控释肥才得以大力推广。
在中国缓控释肥领域,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民是最有话语权的专家之一,他为缓控释肥制定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使中国在缓控释肥技术方面拥有了国际话语权,实现了从引进技术到引领技术的飞跃。
中国包膜缓控释肥的研制者
1992年至1996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张民曾在做柑橘肥料试验时,见识到了包膜缓控释肥的独特魅力,于是一回到国内,他便带着几个学生,用家里做饭的锅,安上小电机,在学院教学楼一间废弃的厕所里,开始了对缓控释肥的研究。
第一次进行试验时,树脂刚入锅,就将肥料颗粒粘聚成了疙瘩。于是,他们开始摸索着往树脂里添加各种助剂,改进配方,改变包膜时的温度、转速等。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终于使树脂完美地包裹在了肥料上。树脂成分的调节、助剂添加的多少、膜的厚度差异,可使包膜肥料的养分释放满足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历经近一年,张民研制出了数百种热固性和热塑性树脂包膜缓控释肥料小试样品,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果树、蔬菜等30多种农作物的试验与示范。
又经过一年多,张民团队逐步掌握了中试和产业化的各种工艺参数,并开始做用硫磺包膜的缓控释肥。“用硫磺做肥料包膜,膜壳氧化分解后能为植物提供硫素营养,但它比较脆,包膜容易产生裂隙,脱落严重。有一次我们做的样品,运到地里时都碎了,很心疼。”对当初研发的波折,张民记忆犹新。于是,他们着手研究在硫磺膜外再包一层树脂膜。这样不仅更耐抗冲击,也缓解了硫磺的氧化,使养分释放控制更趋于稳定。
做肥料包膜,购买树脂投入很大,于是把包膜技术研究透了,张民开始琢磨怎样减少树脂成本,他盯上了二手材料。张民回忆:“各地温室大棚扔掉的塑料薄膜太多了,我们收回来,添加上谷物粉、矿物粉,使包膜成本下降了三分之二,而且控释调控也更加精准。”
“十二五”期间,张民团队研制出用秸秆、淀粉、植物油等生物基材料替代石化类包膜材料方案,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十三五”期间,团队研制出了促生、抗逆、保水等功能型缓控释肥,可实现